查看自制应用详情
本节介绍如何查看自制应用详情。
前提条件
您需要加入一个项目并在项目中具有 Service Mesh 查看权限。有关更多信息,请参阅“项目成员”和“项目角色”。
操作步骤
以具有 Service Mesh 查看权限的用户登录 KubeSphere Web 控制台并进入您的项目。
在左侧导航栏选择服务网格 > 自制应用。
在自制应用页面,点击一个应用的名称打开其详情页面。
在应用详情页面左侧的属性区域查看应用的资源属性。
参数 描述 集群
应用所属的集群。
项目
应用所属的项目。
状态
应用当前的状态。
创建中:系统正在创建应用。
运行中:应用运行正常。
升级中:系统正在升级应用版本。
删除中:系统正在删除应用。
失败:应用创建失败。
版本
应用的版本。
创建时间
应用的创建时间。
更新时间
应用的更新时间。
创建者
创建应用的用户。
应用治理
应用是否已启用应用治理。应用治理启用后,您可以使用流量监控、灰度发布和链路追踪功能。
在应用详情页面的资源状态页签查看组成应用的应用路由、服务和工作负载。
应用路由区域提供以下信息:
参数 描述 名称
应用路由的名称。
域名
应用路由的域名。
URL
应用路由所对应服务的访问地址。
在应用路由右侧点击访问服务可访问应用路由的后端服务。
服务区域提供以下信息:
参数 描述 名称
服务的名称。
内部访问模式
服务的内部访问模式。
Headless:系统不为服务分配虚拟 IP 地址,可通过
<service name>.<project name>.svc.cluster.local
或<service name>.<project name>
格式的域名从集群内部访问。VirtualIP:系统为服务分配一个虚拟 IP 地址供集群内部访问,同时也支持通过
<service name>.<project name>.svc.cluster.local
或<service name>.<project name>
格式的域名从集群内部访问。
虚拟 IP 地址
服务供集群内部访问的虚拟 IP 地址。仅在服务的内部访问类型为 VirtualIP 时显示。
工作负载区域提供以下信息:
参数 描述 名称
工作负载的名称。
类型
工作负载的类型。
状态
工作负载当前的状态。
运行中:工作负载运行正常。
更新中:工作负载正在更新容器组副本。
已停止:工作负载的期望容器组副本数和当前容器组副本数都为 0。
修改记录
工作负载的当前修改记录。
在应用详情页面右侧点击流量监控查看应用的流量信息。
点击图形面板中的服务,在页面右侧,查看服务的流量监控信息、相关的容器组信息,并进行流量管理。
参数 描述 流量策略 > 负载均衡
负载均衡算法
轮询:将客户端请求轮流发送给各个后端。
最少请求:随机选择两个健康的后端,并将客户端请求发送给请求数较少的后端。
随机:将客户端请求发送给一个随机的健康后端。
透传:将连接直接转发给调用者请求的原始 IP 地址,而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负载均衡。用于高级配置,请谨慎使用。
流量策略 > 会话保持
根据特定的标识(例如 HTTP header、Cookie、查询参数等)将请求映射到后端服务器,以实现请求的均衡分发和负载分担。
基于 HTTP Header 哈希:基于特定的 HTTP header 进行哈希。
基于 HTTP Cookie 哈希:基于 HTTP cookie 进行哈希。
基于 HTTP 查询参数哈希:基于特定的 HTTP 查询参数进行哈希。
基于源 IP 地址哈希:基于源 IP 地址进行哈希。适用于 TCP 和 HTTP 连接。
基于 ring/modulo 哈希:ring/modulo 哈希负载均衡器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对后端主机进行哈希。
基于 Maglev 哈希:Maglev 哈希负载均衡器使用一致性哈希算法对后端主机进行哈希。
有关更多信息,请参阅此文档。
连接池
为应用程序创建固定数量的连接对象, 并将其存储在一个连接池中供重复使用。每次请求都从连接池中获取连接对象,并在使用后将连接对象返还到连接池。
启用后,需设置最大连接数、每个连接最大请求数、最大重试次数、连接超时、最大请求数量、最大等待请求数量。
熔断器
如果服务无法访问并且符合指定的条件, 熔断器会将服务标记为不可用,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直接向返回客户端错误响应。
启用后,需设置连续 5XX 错误数量、检查间隔(秒)、最大排除比例(%)、排除时间(秒)。
在应用详情页面右侧点击灰度发布查看应用的灰度发布信息。有关更多信息,请参阅灰度发布。
说明 如需使用流量监控和灰度发布功能,您需要在创建自制应用时启用应用治理功能。有关更多信息,请参阅创建自制应用。
在应用详情页面右侧点击链路追踪查看应用请求链路信息。
反馈
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?
通过邮件接收 KubeSphere 最新的技术博客与产品更新的通知
感谢您的反馈。如果您有关于如何使用 KubeSphere 的具体问题,请在 Slack 上提问。如果您想报告问题或提出改进建议,请在 GitHub 存储库中打开问题。